新闻中心
News
分类>>泸州泸县:特色校园活动让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泸州泸县:特色校园活动让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泸县结合本土地域文化特点,让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陆续走进各中小学校。
丰富多彩的拔葱大作战、粮食抢收战,各具特色的乾坤龙舞,别具一格的“流动博物馆”等文化元素,让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近日,伴随着激扬的音乐,潮河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被分为红薯生产队、大葱生产队、玉米生产队等方队,手握农作物,开启了一场关于“秋收冬藏博业体育app,五谷丰登”的趣味农耕亲子运动会。
活动现场,各“生产队”的孩子们拿着各类农作物展示了《甩葱歌》《小辣椒》《小玉米》等各具特色的农耕舞蹈,舞出了丰收的喜悦。同时,“翻滚吧南瓜”“独轮车运萝卜”“小袋鼠搬玉米”“挖土豆”“赶鸡”等游戏趣味纷呈,大小运动员们化身为“农夫”,拼尽全力、奋勇争先,共同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在‘秋收冬藏’中涵养礼仪品格,在‘劳作’中强健体魄,还能引导孩子们养成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潮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赵建洪说。
为积极传承农耕文化,泸县各学校将农耕文化、丰收民俗等元素巧妙融合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验收获乐趣,涵养礼仪品格,享受美好童年时光。
在泸县第五中学2023年第二十三届“体育健身节”暨第四十七届综合性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玄滩薅秧歌队伍、玄滩乾坤龙舞队伍、玄滩狮舞队伍惊艳亮相。这是此次开幕式的重头戏,也是泸县第五中学践行“非遗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泸县第五中学借助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玄滩薅秧歌的优势与特色,确立了以“非遗传古风,龙狮舞樟林”为代表的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建立了非遗传习基地,采取“非遗传承人+学校音乐老师+学生”教学模式,编定了非遗课程,并特聘多名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普及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打造非遗传承特色阵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我们组建了30多个精品社团传习非遗,参加学生有2000人左右,同时还开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非遗校本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积极践行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非遗文化。”泸县第五中学艺体招宣处主任曾刚说。
近年来,为加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泸县积极构建特色课程育系,利用课后延时服务,依托各学校非遗传习基地培育非遗传习队伍,开设了牛滩扎染、海潮剪纸、得胜花灯等特色非遗课程,在打响本土非遗品牌的同时,激发学生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泸县充分发挥流动博物馆的优势,让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接触文物、感知历史,传承家乡厚重的历史根脉。
“投壶,又称射礼,是中国传统的游戏,起源于西周,在宋朝时十分流行......”11月27日,泸州市博物馆联合泸县博物馆走进海潮镇学校,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看展览、学知识、受教育,泸县积极推动“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打破了博物馆展览的地域局限性,将博物馆文化带到青少年身边,实现了博物馆教育从“走近”到“走进”的转变。
“以前我觉得很多非遗文化离我们很远,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今天我第一次接触投壶游戏,也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我觉得很有趣。”海潮镇学校六年级学生詹雅茹说。
同时,在海潮镇学校初中部操场,七八年级140多名师生观看了文物展览《千年一叹》和红色文化展览《伟大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丰富的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
海潮学校校长邹才富说:“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加深了青少年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在激发青少年保护文物、敬重先烈、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牟敏、尚文杰、刘梦洁、赵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